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5-02-13 09:22:44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等奖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等奖1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

2,分析说明方法。

3,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第一课时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1,读课文,把握结构方式。

明确:总分总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第段是说,写了

教师示范:

第12段是总说,写了广阔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学生说话:

第36段是分说,写了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7段是总说,写了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

1,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说明方法。

3,按下面的模式说话:

例句+运用了说明方法

学生说话:

(1)“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抒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食物。”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2)“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浒苔等”。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4)“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1,读课文,找出文章在表达、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教师示范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语言准确、严密。

学生说话:

(1)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说明和议论相结合。

(2)这篇文章的特点是: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3)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4)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过渡自然。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等奖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3、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2、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有一首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这首诗就是《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同时交代清楚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齐声诵读诗歌,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教师播放示肥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在整体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我将从诗歌的具体意象入手,让学生讨论意象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具体来说就是明确:

第1节中的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美丽的雪花这项意象代表的含义,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荒芜、穷困和艰难,诗人从艰难生活中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在第2节中学生要把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这些意象,从生命由新鲜至黯淡、从热情到失意、从饱满到枯竭的过程,了解诗人从人生的苦难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2、接着请学生仔细朗读第3节,此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合理断句。因为不同的读法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别注意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教师针对排浪,大海、曙光具体分析它们与手指、手掌、曙光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具体研习能了解这是诗人由真实内心升起的相信未来的信念。

3、在接下来的4—6节朗读中,教师同样要求学生从意象的把握上来理解为什么要“相信未来”,从腐烂的皮肉、脊骨这些意象来看清人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第4节视角“我”到“她”,她是未来,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就成为了历史,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公正的评价,正因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焦急地等待着评定。

4、再次朗读,加深体验。在具体的意象分析后,学生已经对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即这首诗歌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真切感受诗人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朗读之后,学生应该很明显就能发现诗歌运用了反复手法。

(四)延伸作业

比较阅读食指的另外一首诗《热爱生命》,希望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无论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我们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

五、板书设计

相信未来

食指

描绘现实,表明信念

直抒胸臆

发出召唤,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等奖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此处隐藏2033个字……p>

二、课题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要求:

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决心战斗)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明确: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收获的果实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明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现形式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注意:

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学生质疑,师生交流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八、板书

由诗而歌,走进诗人相信未来个性高尚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等奖5

《未来道路我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士标:明白今天的青少年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知识进行合理选择的方法和策略;认识到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能力目标: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为自己作出明智的选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对待人生的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选择、学会承担。

2、难点:生活的岔路口。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准备讲述自己的理想,思考课本P135、P136、P137、P138、P139的活动思考题,并将答案写在课本

(二)请认真阅读资料,完成预习自测题——必须完成哦!

1、生活充满选择(为什么?表现?)

2、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你还有哪些疑惑问题?请写下来吧,准备在课堂与老师、同学共同解决。

四、教学讲解:

(一)将学案收集后同学们较多疑惑的问题记录好,并在课堂讲解。

(二)自主探究——讨论

(三)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生活充满选择(为什么?表现?)

2、要认真地对待人生旅途中出现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3、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

(四)小结

(五)让学生再次提出疑难问题

四、学以致用,达标测评。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群小孩从一棵大树底下往上爬,越往上树的分杈越多,结果这群起点完全相同的孩子却各自爬到了不同的方向和高度上。这幅漫画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生的喻示:人生即是选择,生活充满选择。据此回答1——2题。

1、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选择,是因为

①多种多样的选择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需求的扩大,自主能力的增强,面临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前人相比我们选择的机会更多,选择面更大

④我们是未成年人,自主选择的能力比成年人强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有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或光明两种境界。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就像按“开关”那样容易

B、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C、只要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奋发努力,就能实现人生目标

D、人生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选择,只有在关键时刻作出选择才能成功

3、当我们发现自己所做出的选择是错误的以后,应该

A、寻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

B、坦然接受,坚持自己的选择

C、掩饰错误,维护自己的名誉

D、吸取教训,提高选择的能力

4、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小磊面临着初中毕业,人生的道路如何规划?他爸爸和它展开了对话:

(1)评析:“我喜欢周杰伦,我选择当歌星。”

(2)如果你是小磊,你准备怎样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5、阅读思考:

材料一:居里夫人在实验条件和设备不足的艰苦条件下,不畏困难,忍受巨大病痛,献身科学事业,在上千次实验失败后,终于提炼出镭,勇攀科学高峰。由于多年辐射和积劳成疾,居里夫人身体严重受损。这个例子说明在探索自然世界的过程中,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尽管如此,人类也不会停止探索世界的脚步。只有坚持不懈,刻苦钻研才能获得成功。

材料二:近年来,作为“天之骄子”的许多北大、清华毕业生,毅然放弃东部优越的就业环境,主动投身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为改变西部僻落后面貌奉贤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的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为作出最佳的选择,你自己应做好哪些准备?

3、学会自己作出选择,对于人生有什么意义?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一等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