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一、回顾内容。亮文本主题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封原jE京二中的学生雷利写给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想通过加利先生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声。谁能告诉大家,雷利发出了什么呼声?
师随学生的说话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的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如此强烈而又沉重的呼声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细细品味.悟文中悲情
师:这是一封饱含深情的信.这是一封血泪交织的信。当我第一次在电脑里读到这封信的时侯,我就深深地感动了.泪水不知不觉地夺眶而出。现在,也请大家用心地去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看看哪些语言让你感动了,让你有话要说.把它们划出来。同时,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你的心为之一颤,再反复读一读。
1.学生自由用心地读书,边读边将思考所得做上读书记号。
2.把最能让你感动的、或有话要说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①当学生读到“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1”时。教师作如下导学:
整整两年多了,两年多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雷利都在思念着爸爸,思念着和爸爸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他看到爸爸用过的书桌,想起了爸爸总爱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读着外语、研究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他看到饭桌前爸爸坐过的座位,想起了他们一家快乐用餐的情景;他看到墙上挂着爬长城的“我”和爸爸的合影,想起了爸爸那矫健的身影,仿佛听到了爸爸对他不断的鼓励声“孩子,加油!”雷利还会看到什么?想起些什么?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雷利的思念。(学生想象说话)
师: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了,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活在我们痛苦的回忆中,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渎这句话。(一次朗读)
②学生谈到“我从‘深情的目光’“感受到爸爸很爱雷利和他妈妈”时——
师:这深情的目光中还包含着什么?
师:足啊,爸爸将对家人的深情挚爱融入在这日光中,他是多么的不舍,多么的希望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他为了世界和平的事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二次朗读)
师:其实,悲痛的还有.还有一切认识雷利爸爸的领导、同事、朋友:还有我们,还有热爱和平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三次朗读)
③当学生读到“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地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时——
师:想象一下,当“我”和妈妈捧着美丽的鲜花来到机场,本以为这次可以团聚,可接到的却是……此时此刻.“我”和妈妈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学生说后朗读)
④当学生读到“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时——
师:爸爸为和平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斑斑血迹就是爸爸光辉生命的见证哪!(朗读体会)
⑤当学生读到“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且学生谈到从这里感受到雷利的爸爸一心为和平,牺牲后还念念不忘时——
师:你从哪些语言中感受到的?(三个“和平”)师追问:你们觉得爸爸的这一声声和平是在向谁呼唤?(向发动战争的国家呼唤、向一切侵略者呼唤、向一切热爱和平的人呼唤……)
师:这一声声和平道出了爸爸的心愿,这一声声和平浸润着爸爸的鲜血,这一声声和平分明就是爸爸生命的写照!请你用心地用情地去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投入地读)
⑥当学生读到“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且学生谈到爸爸博学多才,本可以做更多的贡献时——
师:雷利为有这样优秀的爸爸而自豪,叉为爸爸因战争而离去悲痛万分、(朗读体会)三、直面对话。唤内心真情
师:虽然爸爸再也收不到那束带着最崇高的敬意的鲜花,但他那热爱和平、为和平而献身的高大形象让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和雷利一起,面对面地和爸爸说一说心中喷涌而出的话语..
出示改过的话。(把第2—4自然段的叙述转化为面对面的倾诉)
爸爸,您知道吗?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您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我要向您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您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配乐,指名读,齐读。
师:是谁夺去了爸爸的生命?(战争)是谁打碎了这个幸福的家?(是战争).是战争这个恶魔)战争这个恶魔夺去的哪里只仅是雷利的爸爸呀!你们看——
(放伊拉克战争带给人们苦难生活的场景,配上莫扎特的《安魂曲》,师激情配词)
师:透过你们的跟睛,我知道你们现在有很多话想说。(学生说观后感受)
师:是战争让无数的人民失去了生命,是战争让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所以,我们要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爸爸为和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他的心愿并没有实现。这世界又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自己读读5、6自然段。
随着出示下面这句话,并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反法西斯战争”、“卢旺达种族冲突”、“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带给人类的伤亡数据及中国《青年周刊》调查的报道:自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来,整整60年里,全球只有3个星期左右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媒体出示、学生每人一份)
师:阅读了这些内容,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这一切的战争,这千千万万人的生命的逝去,是多么令人辛酸、令人愤恨。又怎能让我们忘记啊!(再读这一句话)
师:为了让人们远离战争.为了让人们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让我们这些热爱和平的人和雷利一起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是啊,为了让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让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让孩子不再失去父亲,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再读这句话)
……此处隐藏17203个字……迎刃而解。●初读课文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
③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品读感悟
①感悟“痛失父亲”。
过渡: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a.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b.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c.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d.指导朗读。
②感悟“世界并不太平”。
a.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b.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c.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
d.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
e.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f.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体会书信格式的写法
①每段讲了什么内容。
②全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③仿照课文写法给别人写一封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4【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 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⑵ 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在为谁呼吁?
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 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 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⑵ 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⑶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① 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 ② 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 ③ 组内交流,互读互评。 ④ 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⑷ 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 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⑸ 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⑹ 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 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 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⑺ 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悲痛 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忧虑 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呼吁 要和平不要战争
【教案点评】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集体交流时,教师延缓评价,鼓励各小组亮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由表述、互相补充、更正,教师相机引导。在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通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图片、网上查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积累来谈理解、讲感受。教师提供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及对无辜人民的伤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