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04 17:08:44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班班通”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班班通”是指教师所在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的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以投影机+白板为终端显示,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装备。它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给我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以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灵活教学。

“班班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办公室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在家中将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多媒体与网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班班通”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使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常教常新”的理念。 “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现出很多的优点,它既可以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教师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断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同时,教师利用“班班通”通过网上观摩课、网络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拍摄现场录像,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如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全面?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对学生的一些闪光点进行了及时评价并生成了新的教学?自己的教学语言、教态如何?而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教师自身的回忆及基于回忆基础上的反思是比较困难的。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50多个问题,不可能!”在个人反思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集体反思,将不同种类的教学问题集中反映出来,方便教师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完善和改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把课堂设计制作成课件存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可以让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知识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景、论辩情境、成语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赏等,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高潮、一个闪光点,学生的兴致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在情境中不但能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还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四、“班班通”改进了学校的管理手段,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随着学校教师备课的电子化,学校的无纸化办公摆上了议事日程,学校对教师的计划、教案等的检查也将采用网络化,检查的结果通过公告的形式在学校网站上发布;设计制作用于检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次数的动态统计软件,随时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使用次数,这些数据从管理上来讲虽过于简单,但在对于促进教师积极使用上发挥了较强作用;学校管理同样可以利用“班班通”来进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视频,从中找出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督促教师完善和改进。

五、正视问题,加强管理,把应用与研究纳入科学的计划之中。

在运用“班班通”教学的三年来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进教室、办公室听一听、看一看,进行具体的指导。

1、“班班通”的电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师忽视板书甚至省略板书内容,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课堂内容随着课件的翻页一闪而过,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刻。应该认识到,班班通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还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板书的示范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课件所能替代的。

2、“班班通”课件为求新颖太过花哨,动态图片过多,虽能引起学生兴趣,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尽量少用或者觉得没必要的时候就不用动态图片,课件的结构设计、图片的使用、色彩的选择、动静的安排都需要动脑思考精心制作。

总之,灵活掌握和运用“班班通”设备服务教学是每一名老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信息化,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班班通”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合理利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必会使我们的课堂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让学生们学得更轻松、更有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学习家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班班通”平台所提供的多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落后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班班通”的灵活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2

作为班主任,从班集体的组建之初,师生就共同努力,力争使班级形成自主管理型的班级特色。我的做法是:制定班规,使学生自我约束;利用目标激励,积极引导;利用小组评价,引导合作与竞争。

< ……此处隐藏11316个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黄爱华认为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实力和功力,细节的变化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重视细节的改造,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味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如一位教师所创的“举左手,举右手”的教学细节,就是教师与成绩较差学生之间的一种约定:如果能回答问题举右手,如果没有把握则举左手,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请他回答问题。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励了他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但是,由于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我们在教学行为中对新理念和新要求的把握水平参差不齐。过去司空见惯的教学细节仍时有发生。如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我们常让学生站着,问“谁来替他正确地回答”,等另一名学生正确回答后,我们则对他说:“你听清楚了吗,请坐。”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会逐步消失,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一细节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教师已经讲过的内容,学生不应再出错。

又如数学课堂上,当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后,常可听到这样的问话:“谁愿意把你想到的说给老师听听?”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必须靠拢教师。按照面向全体、平等互助的理念,这句话应改为“谁愿意把你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两句问话,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反映出两个泾渭分明的教学观。

黄爱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某一节课堂上,教师在自己的衣服上贴了许多“小红星”,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老师就会把“小红星”贴在该生的额头上。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可是,赏识孩子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也不能只对孩子的某一方面的优良行为进行奖赏,而忽略了对孩子其它方面优良行为的奖赏。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贴在这位教师身上的“小红星”掉了一个,有个孩子很懂事地捡了起来交给了教师。老师接了过来,又贴在了自己身上,一言未发。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奖赏这个孩子一个“小红星”,或者说声“谢谢”,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可令人费解的是:刚下课,教师身上的“小红星”又掉了一个,又有一个孩子认真地捡了起来,去交给老师。“不要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摆着手。孩子看着老师,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将手上的“小红星”抛掉了。乍看起来,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跨出这一步却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有时候教师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势,都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都能使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至。

(二)他高超的教学艺术:

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循环小数”时,黄老师通过一个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师生在谈话中,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

上课开始,教师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同学们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教师笑着关掉录音机,说:“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同学人人举手,都要求讲,老师指定一位同学站起来,接着往下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这位同学讲到这里停了,教师问这位同学,“怎么不讲了?”这位同学说:“这个故事讲不完。”教师对着全班同学说:“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齐答:“讲不完。”“为什么呢?”教师又问。一位同学举手说:“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这几句话。”“说得很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循环小数’”,导入新课。

“循环小数”这一观念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学了新课后,不能准确地口述概念的定义,对个别词的理解也不够深刻。究其原因,一是这个概念的本身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二是教师在教法上存在问题。以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作为这节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听故事,讲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起到了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意犹未尽的实践延伸

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告一段落、行动结束之际,并非宣告学习活动“就此打住”,也并非预示着布置些习题练一练,安排些作业做一做而索然无味的“草草收场”。黄教师总是在此时此刻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添上重重的一笔,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

如在学习完“约数与倍数”后黄爱华老师面对全班同学,从容地说:“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课堂’,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纸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出教室。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在走出教室。你说的这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

游戏开始了,教师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2,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将台前,学号是4的学生说:”4是2的倍数。“学号是6的学生说:”2是6的约数。“学号是8的学生说:”8能被2整除。“全班有一半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说出一句话,得到在座学生的认可后,高兴地走出教室。接着,教师慢慢地拿出一张卡片0。5,有3名学生立即站了起来朝讲台走去,走了一半又回到原位。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了?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了理由。教师接着又分别出示卡片3、5,学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走出教室。最后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这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的数的倍数。“”那么,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走了?“学生积极地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教师出示一个大大的卡片1,10名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

新颖有趣的游戏,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举多得。这比简单地布置一些习题或作业,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黄爱华在开放式教学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成功背后,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规律性的东西:开讲,体现了一个”趣“字;新授,体现了一个”实“字;练习,体现了一个”精“字;板书,体现了一个”巧“字;结束,体现了一个”活“字。同时,在他的成功中我也获得了有益的启示:教学艺术是不断学习的结果;教学艺术取决于教师的创造精神;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艺术是教师对学生爱的凝结。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